新竹縣市部分地區,
,原本周六將停水,
,昨晚大逆轉,
,「不停了」。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新竹停水大逆轉,
,不停了!」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原本公告,
,本周六為進行新竹第一、二淨水場進行高壓配電設備檢驗,
,新竹部分區域停水或減壓。昨天晚間第三區管理處副處長謝張浩表示,
,因受梅雨影響,
,水源濁度高減少水量支出,
,擔心停水將全面無水可用,臨時改為一個月後「擇日再停」。昨天一整天停水消息在新竹民眾間流傳,大家紛紛互相提醒「記得儲水!」晚間卻突然大逆轉,不少人傻眼,直呼「下次可以確認後再發布消息嗎?」謝張浩說,新竹系統供水涵蓋新竹市、新竹縣竹北市、新豐鄉、湖口及新竹科學園區,供水仰賴新竹第一、第二、湳雅淨水場,及寶山水庫,還有由桃園每日支援一萬公噸水量,才能供應新竹每日所需約53至54萬公噸。因為2日豪大雨導致河川地表水水源濁度提升,致新竹湳雅場等出水銳減,只能仰賴桃園、苗栗、寶山水庫共約支援15萬公噸,維持目前的供水平衡。「擔心停水區會擴很大。」他說,2日河川地表水水源濁度高達5000NTU以上(正常值為10NTU),目前才降到800NTU,濁度仍很高,至今水庫內的泥還消化不掉,如果進行檢驗工程,恐怕會造成「大停水」。因此,昨天傍晚五時許臨時改變決定,「不停了」。水公司計畫在一個月後,擇期進行高壓配電設備檢驗,會再次公告,以提醒民眾「儲水、備水」使用。,
新竹縣湖口鄉鳳山村福德宮計畫遷移,
,新廟址選在鳳山村瑞安街,
,部分居民認為不妥,
,擔心寺廟在住家對面會「犯沖」,
,昨天下午掛起白布條並聚會討論,
,表達反對。
居民認為,
,瑞安街不到7公尺寬,
,建廟將面對著住家,
,他們不想與寺廟「面對面」,
,更不想「被人拿著香拜」,住戶心中會有陰影。
鳳山村福德宮管理委員會昨天無人到場。縣府民政、建管單位表示,湖口鳳山村福德宮遷建,已提出申請,預定建築用地是丙種建地,可申請興建,也可以建,不過,申請是以「協會」名義提出,不是寺廟提出,且有居民提出異議,縣府會慎重處理。
「寺廟建對著住宅,拿起香就拜人,怎麼能安心!」瑞安街居民昨天掛白布條,指當地原有的福德宮已拜了幾十年,沒有必要再設新廟,況且設置點正對著民宅,廟前有天公爐,朝著住家拜,很不好。
鳳山村福德宮管理委員會先前曾表示,因考量目前的廟太狹窄、下雨就漏水,瑞安街上有空地,是福德宮的戲台,地主也願提供遷建,因而計畫遷廟。,
大同區蘭州斯文里整宅。 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大同區蘭州-斯文里整宅是屋齡50年的老舊住宅,
,由於沒有建商願意進行都更,
,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將整宅納入公辦都更8+2旗艦計畫。居民雖然希望趕快改建,
,但因市府遲遲未公布相關權利變換,
,至今計畫沒有進展,
,更遑論開工日期遙遙無期。都發局今年2月在大龍街成立「蘭州-斯文里整宅公辦都市更新計畫」專案工作站。副市長林欽榮當時表示,
,公辦都更原則為「一坪換一坪」,
,若換算後仍有差距坪數者,
,差價由居民負擔,經濟弱勢者有相關協助配套措施。但市議員林亭君表示,市府規畫未來都更後新屋最小14坪,但斯文整宅605戶坪數都只有8到12坪;蘭州國宅510戶中,也有385戶不足14坪,這些居民未來都需要再貼錢買入差額坪數。舉例來說,若住戶現有房屋8坪,可分回室內空間(含陽台)8坪,走道與公共設施則由市府負擔。但若距最小單位坪數14坪還有6坪差距,所有權人要自行貼錢補價差。林亭君進一步指出,14坪的最小單位是包含約37%的公設,實際室內坪只有8.82坪左右,若原來居民的權狀是8坪,得到的新房子與舊房子大小相差不遠,卻要再支付5至6坪的額外房價,居民意願可能不高。都更處總工程司張立立表示,目前尚無法提出權利變換是因戶數多,估算需要時間。他說,即使住戶所持有的房屋坪數一樣,但因所在樓層及方位不同,房屋價值也會不同,估價需逐戶個別估算。等各戶房屋價值估出後,才能算出各戶要找補的坪數。他現在無法給明確期程,但會盡快。斯文里里長江雪卿表示,希望趕快進行都更的住戶約有8成,但市府舉行多次說明會,卻只說明市府要協助都更,以及詢問住戶入住中繼住宅的意願,住戶最關心的權利變換問題,都沒有明確答覆;就連補差額是以市價計算還是成本價,也無法回答。江雪卿說,專案工作站剛開張時,有不少住戶前往詢問,但包括早期有住戶只有讓渡書未過戶的問題如何解決等,都沒有辦法答覆,後來住戶也沒有意願再去。,
台股指數位階已在萬點之上,
,隨波動度增加,
,操作困難度提升。五大名師指出,
,下半年三大觀盤重點為留心全球央行態度、iPhone8發表及出貨狀況、景氣復甦力道,
,選股操作仍以蘋果供應鏈為首選,
,並認台股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指數可望上看10,
,600點。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德信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林信富、豐彥財經執行長謝晨彥、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周奇賢,
,以及保德信投信大中華投資組主管葉獻文五大名師均認為,
,由於美國聯準會升息與即將縮表,全球央行是否跟進升息,成下半年資金流向與外資進駐台股觀察重點,這也象徵景氣復甦力道。產業與選股上,劉坤錫分析,蘋果i8的發表與出貨依舊是重點。首先看相關新規格是否符合法人預測,再來則是出貨情況,若出貨速度緩慢,不但影響銷售,台灣相關供應鏈業績恐怕也無法如預期攀升,對部分已經先漲一段的個股就會形成修正的壓力;林信富則認為,i8的銷售量可能不會一下子放大,若以這樣的鋪貨速度,銷售力道有可能延續至明年上半年。另外,劉坤錫認為,下半年景氣力道能否持續向上,攸關記憶體、被動元件缺貨漲價題材能否延續。葉獻文則指出,投資人可期待i8的大改款,相關供應鏈題材頗多,目前看點包括更輕薄、更省電的OLED面板,與全系列雙鏡頭,強化小尺寸手機競爭力;此外,更美觀、通訊品質更好的玻璃機殼,與較為方便的無線充電,以及具人臉/虹膜辨識、AR體驗功能的3D Sensing,與更輕薄的類載板,也都是下半年產業與選股焦點。周奇賢表示,短線確立萬點由壓力轉為支撐,且進入第3季電子旺季,在半導體上游供不應求狀況及蘋果新機出貨題材加持,大盤將續呈震盪向上表現;林信富認為,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惟股價已高,大盤若回檔,整理時間會較長,劉坤錫則評估,以股價淨值比1.8倍推估,台股有機會上看10,600點 。 分享 facebook,
8月底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就年改釋憲聲請案作出的三號解釋,
,對外說明大法官解釋結果與理由,
,社會許多失望聲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上星期我以公開信的方式,
,對韓國瑜總統參選人表達有關司法的意見,
,裡面提到國民對法官的不信任,
,是當前司法最大問題,
,這裡就接續談。不信任已是不爭事實,
,但真正不妙的是,大家到今天都沒有很認真看待這個問題,這種態度和不信任本身都是法律文化的一部分。熱心司改的人只是以低信任為改革理由,提出一堆方案都與此無關,以致反覆大改,信任卻持續破底,這也就罷了。對大部分改革方案都相當保留的法官,談到信任問題也同樣抱持某種犬儒態度,認為不必改也改不了,有點自我防衛,也有點自我慰藉的說:什麼行業都可以調查,只有司法不行,因為所有官司,輸的一方一定不滿意,所以真要做民調,法官信任度也許該乘2?其實也是從心底抗拒信任改革。 實際情形當然不是這樣,不僅如我之前提到,別說輸贏,絕大多數受訪者根本沒有任何法庭經驗;而且如果審判有輸贏真的必然影響行業信任,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類似調查,法官為什麼可以維持高比例信任?他們的人民對於法律制度,在「是否對有錢人比較有利」不平感,可以和我們不相上下,但完全不影響對法官的信任。法律文化觀點,也可以從兩岸法治程度雖仍懸殊但法官同樣不被信任得到印證,唯一擺脫這問題的香港,不是因為他們法官特別好,而是英國法官和香港社會完全隔絕,切斷儒家社會所謂差序格局原有的一切想像,如「有關係就是沒關係」,這個文化問題才真的解決。當然還有很多法官認為,不信任全是媒體炒出來的,既治不了媒體,就什麼都不要想。媒體對司法報憂不報喜,碰到敏感政治案件,怎麼判都會加重不信任,這雖非台灣獨有,但在不信任基礎上,確實會使信任改革更難推動。可話說回來,真正病根還是不信任,不能把問題推給媒體就一了百了。我在民國七十四年就和陳義彥教授做了全國第一次法治問題家戶訪問調查,在那個民眾還不太懷疑公權力,媒體也還不是無所不在年代,就大出意料發現,人民對司法是如此陌生與不信任。但為什麼我一再說,不要只把信任當成推動其他改革的理由,而要把它當成獨立問題。因為司法就是法治的最後一道防線,你不能不高度信任那些最後把關者,否則就會有各種迂迴法律的行為,而讓法治好處大打折扣。就司法言,纏訟到底現象所以那麼普遍,很大原因也在老是覺得總會碰到一個對我好的法官。面對這樣的不信任,僅把審級救濟管道減少,最多只能治標。所以訴訟的社會成本變得這麼高,不信任就是很關鍵原因。同樣不能忽略的,是法官面對不信任的心理狀態,已故建築學者漢寶德有一篇動人小品,談信任就是一種幸福,指的是信任和被信任這兩方面,在醫師診間可以看到相當高的幸福度,但法庭就少了很多,比起電影裡的美國法官,我們法官的撲克臉很大一部分是源於面對不信任眼神,儀式化變成最好的心理防衛,訴訟程序本來可以有點社會療癒也沒有了。從不信任到信任,需要意識地去做很多努力,也要仔細評估改革條件。套用經濟學術語說,到上世紀末,我們的司法都還停在供給面改革,審判獨立的完善差不多已是九零年代了,所以是到新世紀我們才有較好條件推動需求面改革,這時把信任問題排在優先處理,已是可能且必要(中國大陸司改就還得先以供給面為重),決策者需要的是正確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決心。高屋建瓴的國家領導人應看到,東亞國家司法政策都慢慢從生產部門取向,轉向營銷部門取向,在分權體制下,總統的任務就是選擇一位看到問題也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來領導司法,放手讓他做,並負起責任。(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