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團今天早上開黨團大會討論會計法修法爭議,
專業大圖輸出
,會後總召柯建銘率幹事長潘孟安、書記長邱議瑩共同向社會鞠躬道歉。柯建銘說,
高雄清潔打掃
,黨團先前所做決定,
良欣
,和社會價值觀念有「重大落差」,
防銹油
,黨團幹部對此表示抱歉。,
除臭劑
,,
襪子
,
草蓆坐墊
,
原木造型椅
,
針對馬英九總統近日所召開的跨太平洋夥伴經濟協議(TPP)研習會,
,民進黨19日質疑馬總統背後動機不單純,
,極可能在鋪陳未來跟習近平進行「馬習會」的有利條件。民進黨TPP研究小組提出日、韓談判經驗指出,
,日、韓對外洽簽協議時,
,會對內爭取民意、對外循序漸進,
,呼籲馬政府仿效這樣的洽簽技巧。
「不希望馬英九突然的大動作,
,背後隱藏政治算計。」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表示,
,馬英九最早於2012年5月宣示台灣要加入TPP談判,
,結果卻拖了兩年才突然展開大動作,背後動機恐怕不單純。
【質疑馬洽簽動機】
吳釗燮表示,依民進黨的觀察,馬英九想要讓TPP跟服貿協議或貨貿協議掛勾,會試圖對外宣稱若立院沒有在下一個會期通過服貿,就會影響台灣參與TPP或RECP談判的進度,喊出「服貿不過,就沒有TPP」。馬總統優先通過服貿的指示,極可能是在鋪陳未來跟習近平進行「馬習會」的有利條件。
針對馬政府對外洽簽各樣協議卻缺乏廣泛民意支持與立院監督,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提出日、韓談判經驗指出,日、韓對外洽簽協議時,會持續對內爭取民意、對外循序漸進的洽簽技巧。
【日、韓作法具成效】
洪財隆指出,韓國10年前便已提出參與TPP的路徑圖,分為兩階段,先從中小型國家如新加坡、智利開始洽談,一方面能從其中累積談判實力,一方面市場開放的規模較不會對國內市場造成衝擊,直到第二階段才與美國、歐盟進行談判。洪財隆說,韓國對於能參加今年第二回合的TPP非常有自信,因其過去已經跟TPP12個會員國中的7個國家簽訂FTA,循序漸進的策略相當有成效。
「日本的TPP是玩真的!」洪財隆說,民進黨在去年6月組成TPP研究小組,前往日本汲取談判經驗。他指出,自民黨在政府內透過跨部會整合,從外務省、經產省、勞動省調度菁英,組成跨部會的菁英TPP談判小組,自民黨內部亦成立談判小組,由資深國會議員主導,與政府部門進行密切的討論,進而完成一份精密的說帖,並翻譯成英文,向國際做說明。
洪財隆進一步說,安倍運用巧妙的政治、外交手腕以及相對的高支持度,透過許多大眾宣傳方式,到全國各地農業區召開公聽會,甚至不惜以透露「談判破局」的可能性,對人民保證絕不侵害本國利益,讓TPP談判兼顧國內民意與實質內容。【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原能會「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前委員林宗堯昨天首度表示,
,核一、二、三廠可以延役,
,不僅穩定度夠、成本相對經濟,
,又有美國前例可循。他比喻,
,三座運轉中的核電廠整廠統包採購,
,就像「標準的波音七三七」。
值得注意的是,
,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昨天也呼應林宗堯的說法指出,
,三座核電廠過去十幾年來運轉績效良好,
,未來若台電提出申請,
,並經審查後符合相關安全要求,「原能會將許可延役」。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邀請經濟部專案報告「政府加強核四安全檢查措施」,林宗堯首度列席,成朝野立委質詢焦點。立委李桐豪開玩笑說,林宗堯引發社會大眾對核電廠的關切,「現在核安只要林宗堯說Yes,就OK,像新的造神運動」。
立委廖國棟質詢時問林,核一、二、三廠延役是否可行?林不諱言表示,「核一、二、三廠應延役」,但並非無條件延役,而是必須完成安全風險評估後,再繼續上路。
至於延役花費,林宗堯說,以美國延役後的情況換算,一座電廠預估花費新台幣四百億到六百億元。他透露,核一廠曾向原能會提出延役申請,但審一半時因當時政治因素、社會氛圍而止步。
「開了廿年的賓士車,總需進場保養維修」,林宗堯比喻。他會後受訪說,當前社會氛圍下,「主張延役一定挨罵」;但回歸核能專業,「僅以老舊為由,就丟掉核一、二、三,太過簡化,形同封了自己的路」。
目前按政府規畫,核一廠的一、二號機將分別於二○一八、二○一九年除役;核二廠的兩座機組則將在二○二一、二○二三年除役;核三廠的一號機、二號機則預定於二○二四、二○二五年除役。,
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兩個月明顯回升,
,為大陸經濟走穩再添強而有力的證據;使陸股下半年來穩步震盪走高,
,上證綜合指數8月上漲逾5%,
,表現更是全球主要股市之冠。
從股市表現可看出大陸經濟面轉佳,
,預期隨城市基礎建設等項目陸續開工,
,持續看好公用事業、交通運輸、金融服務、建築建材等類股後續表現;此外,
,大陸官方致力發展信息消費、文化及環境保護及具高科技含量、低資源消耗產業,
,預估也是行情回溫,
,資金關注的焦點。
大陸是製造業大國,
,製造業數據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7%,大陸官方版本PMI指數近期連兩月回升,8月回升幅度擴大,且主要分項指數全部上升,對穩定大陸經濟增速意義重大。分析回升主因,應來自外需轉佳、內需趨穩與庫存降低等三大方面。
已開發經濟體復甦轉趨樂觀,預估外需轉佳配合大陸官方持續政策措施投放,有利提振內需,也進一步帶動大陸8月新出口訂單及新訂單雙雙回升。近期部分原物料價格回升,市場預估8月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有望翻轉轉正,與去年同期相比的跌幅也可能大幅下降,補庫存周期有望啟動,增添大陸經濟復甦動能。
(作者是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
海南島博鰲這些年來辦的論壇,
,早已社交味濃,
,今年稍像回事,
,是李克強把這個論壇變成了他授徒講學的杏壇。李克強講的,
,當然是他的經濟主張,
,對此中國經濟界展開了不同側面的解說,
,但最值得解說的,
,是李克強不要「強刺激」。
「強刺激」這個詞,
,本來應當是傳媒收藏保留之詞,
,一旦中國經濟證實下滑,李克強出招刺激,這個詞就可放在大標題上。
這就有點象早先溫家寶年代,那「溫室效應」的用法一樣。
但李克強在杏壇上,明言他不要「強刺激」。
李克強說的是,「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提到刺激,因為近期公布中國經濟一季度宏觀數據,這數據中CPI、PPI、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人們都會關注,但最受關注,也是最富爭議的,還是GDP的增速是高是低,一旦走低能否承受。
之前種種預測,都說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有可能低於國務院設定的七‧五%全年增長目標,但低到多少有爭議,較悲觀的是可能僅有七‧三%,較樂觀的是「達標」,即正好七‧五%。而國務院部門傳出的說法是取中,即七‧四%,略低於全年預定目標,但比悲觀的預期稍好。
中國經濟有個特殊規律,是每當經濟走低或增長滑落,政府就會行刺激之術,主要是大幅增加投資。但投資不是帶出經濟過熱,就是引致產能過剩,於是政府又壓產能,調結構。
這個過程又通常不會完成,新一輪投資又已來臨。如此令中國經濟矛盾積累,問題重重。
李克強不僅不要「強刺激」,也不大愛提「宏觀調控」,那是他的前任朱溫,最愛用的詞。如果注意李克強之前的內部講話,會發現李克強愛用的是「管控」一詞。
「管控」一詞,以前多用於企業管理,意思是把分權化的企業,在偏離既定戰略和預期方向時,拉將回軌道。
李克強作為總理,用這個詞相當形象。他的管控之術,當是儘量用市場力量,提上拉下令經濟留在一定成長空間,他不是穩增長,而想穩人心,以便自己騰出手來,去作下一步的解決產能過剩、調整經濟結構等問題,引領中國經濟走上新路。,
壹週刊今日報導,
,總統女婿蔡沛然情史豐富,
,求學成績在及格邊緣、差點被退學,
,稱不上哈佛高才生,
,且證券執照早已過期,
,是否真在金融公司上班,
,讓人質疑;蔡沛然父親蔡龍友人梁治西更指控,
,蔡龍賴帳不還,裝窮騙錢。對壹週刊指控,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表示,沒有評論。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今天表示,對媒體報導總統馬英九親家蔡龍與友人在街頭鬥毆一事,總統府沒有評論。
壹週刊報導,馬總統親家蔡龍,10月下旬因欠債,與多年好友梁治希在街頭鬥毆,蔡家神秘面紗也因此被揭開。梁治希爆料,馬總統女婿蔡沛然情史豐富,還沒進哈佛就已鎖定想認識馬總統長女馬唯中,蔡龍則是滿口謊言騙錢。
對此,李佳霏表示,總統府沒有評論。,
10月電價調漲,
,經濟部溝通動作頻頻,
,繼日前與國內製造業用電大戶溝通,
,昨(13)日邀請國內連鎖通路、大賣場業者座談。業者反映,
,因經營成本上升,
,不得已才漲價,
,但將成立「抗漲專區」,
,針對民眾生活必需品,
,如米、油、麵等儘量不予調漲。
經濟部昨天邀請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等連鎖通路業者,
,針對10月電價調整修正方案,以及可降低營運成本的節能輔導措施進行溝通。
業者也善意回應,願意把一般高價商品和民生必須品分開處理。
部分業者表示將成立「抗漲專區」。,
今天是毛治國接任行政院長的第一天,
,不過擺在毛內閣眼前的,
,除了惡劣的兩院關係,
,低到谷底的民意支持率,
,以及百廢待興的經濟問題,
,還有選後「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柯文哲昨天與林聰賢聯手建議,
,「北宜直鐵應採最短路徑」,
,就是指標之一。要怎麼做,
,行政院勢必面臨兩難。
「北宜直鐵」採什麼路徑,最核心的是環保問題,自不待言。但這個案子所彰顯的意義是,未來中央核定的國家的重大建設,地方政府不但未必買單,更可能提出對案與中央對抗。對抗的目的,除了最直接的「收買民意」,當然也是為了搶錢、搶權,達到政治目的。
「北宜直鐵」路徑問題不是個案。九合一選後,民進黨新科縣市長們共聚一堂,說要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和地方制度法,也是標準的「地方包圍中央」。另外,桃園的鄭文燦推翻「南桃鐵路高架化」,基隆的林右昌說捷運延伸到基隆,必須走「南港線」,推翻行政院的「汐止民生線」,都是具體例證。而且巧合的是,這些都發生在藍綠執政翻盤的縣市。
對這些新科縣市長而言,若能真的爭取到政策,當然是大功一件,為未來連任取得籌碼;即便爭取不成,也可將責任歸咎到中央政府頭上,自己不用扛任何責任。當然,付出的代價就是這些重大政策可能因為爭議過大,最終一事無成,或者得耗費時日從頭再來。但在政治優先考量下,綠營地方首長們可能不會想這麼多。
於是衍生的另一個問題是:為求勝選,行政院在選舉期間開了不少支票,如今這些支票到底要不要兌現?即使兌現,面對新科縣市長的「加碼」,行政院又要如何因應?毛內閣甫上任,思考這些問題,恐怕不得不「毛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