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透明組織公布台灣貪腐指數暴增,
,引起公務部門強烈撻伐。此一數據公布當天,
,法務部廉政署就已得知內容,
,卻僅挑有利的部分,
,悄悄地在官網上發布新聞稿,
,沒有立即指出矛盾之處,
,等到政府清廉形象受損,
,才跳出來大聲批駁,報喜不報憂的心態可議。
國際透明組織往年公布評比時,旗下的台灣透明組織都會開記者會說明問卷調查結果,主管肅貪的法務部或廉政署官員也會應邀出席,並發布新聞稿,這段時間台灣貪腐評比都是進步的。
但國際透明組織本月九日全球同步公布台灣貪腐指數,台灣透明組織卻一反常態,沒有開記者會,僅在官網公布結果。十日,媒體報導此一結果,法務部與廉政署才臨時在晚上召開記者會,質疑可信度有問題。國際透明組織的民調數據有爭議,應該批判,但法務部、司法院如果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錯誤、矛盾之處,並開記者會說明澄清,一定比重傷清廉形象後再極力補妝來的有效。,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昨晚演出大傳訊戲碼,
,好像好萊塢片商拍電影一樣,
,噱頭十足,
,只求賣座,
,不重內容,
,政治味濃厚。
其實,
,檢察總長黃世銘是本案被告,
,屬檢察官一定要傳,
,而且肯定要傳的對象。檢察官如果還想把場面搞大,甚至可以傳喚開車送黃到總統官邸的檢察官作證,或者搜索總長辦公室、特偵組辦公室,看看有沒有黃涉案的事證。
但是馬英九總統就不一樣。他有憲法保障的總統特權,對這種洩漏國防以外機密的小罪,他實在可以不必理會,不必跑一趟北檢作證。更何況,檢察官訊問,有可能令馬英九說出不利自己,讓自己成為洩密共犯的證言。
當然,檢察官也了解總統有這特權,也知道傳喚的風險。那麼,檢察官暗夜傳喚總統作證,只有一種解釋:就是這場大傳訊,是總統主導,是總統要被傳喚。
很明顯的,馬總統知道他在處理王金平關說案的過程中,犯了他沒有想到的疏漏,他不能躲在總統特權之後,讓整個混亂政局,再鬧下去。
昨晚,馬總統作證,有防堵他會見黃世銘的事,擴大成為洩密犯罪的意味。
馬總統在美國學法,應深知干預司法個案的紅線,設在那裡。當黃世銘拿著關說案的監聽等事證面見他時,他應該當場示意,黃不得對他報告個案,立即趕他出門,尤其是這案子還直指立法院長。
因為,馬總統只要聽取個案內容,就有干預之嫌,更不必說,馬總統還再度約見黃,和黃討論案情,而且還就報告的內容,召江宜樺、羅智強討論。
馬總統可能知道自己的困境在那裡,所以才在日前對外透露,願意到檢方作證,對昨晚這場大傳喚,預先舖路。但是,馬總統不具備「完美證人」的條件及個性。他昨天到庭作證,很可能反而讓自己捲入更大的、更不可知的困境。
法界有句名言:如果無法預見及把握證人作證的內容,就不要找這個證人作證。我不知道馬總統昨天出庭前,是不是都對檢察官可能出示的事證及問題,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