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重生 「阿嬤家」博物館細訴溫柔的力量

阿嬤家博物館內的改建過程。圖/婦援會提供 分享 facebook 2月初的迪化街人聲雜沓,

平衡皮膚

,年貨大街為這古老商圈帶來活力,

關鍵字行銷

,在相對安靜的北區,

台南二胎貸款利息比較

,遠遠看到打洞鋼板映射出的光影,

高雄房屋二胎貸款

,那是蘆葦、公雞、書法家董陽孜「阿嬤」二字,

台北景點介紹

,還有慰安婦阿嬤們的一生。慰安婦議題,

玻尿酸

,歷史難以承受之重,

房屋貸款

,在這街角一隅,

應收帳款

,卻剪除了仇恨,

P2P借貸

,重生為力量。一如這百年老屋,從最早緊臨淡水河的棺材店、油漆店,變身為「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2017年「老屋新生大獎」中與「新富町文化市場」並列金獎。不只是老屋改造 是注入新價值迪化街256號是個具體的存在,而台灣1000多位慰安婦,等不到日本政府的道歉,逐漸消逝在歷史中。婦女救援基金會1992年起為阿嬤們奔走,並在這棟與小桃阿嬤同齡的兩進式老屋,留下以古鑑今的資本。而如此跳脫單純改造老屋的思維,創造新價值與意義,正是「阿嬤家」獲獎的理由。從忙碌咖啡吧台後方現身,館長康淑華說:「我們希望這個館呈現的是阿嬤的力量跟勇氣,還有我們陪伴阿嬤的這段歷程,透過這個館,陪伴更多人走出生命的困境。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館也可以成為當代的人權教育基地。」當初找場地困難重重,剛好基金會位於大同區,也有幾位阿嬤和大稻埕有淵源,大稻埕這幾年也是充滿活力的社區,紀念館就在此落腳。又因為是民間經營,維持收入的商業模式很重要,所以設置了咖啡店,這也是另外一種「陪伴」。2016年12月開館,當時碩果僅存的3位阿嬤,只有蓮花阿嬤坐著輪椅出席,另兩人遠在花蓮部落,不方便北上。而蓮花阿嬤也在去年4月過世了。先喝咖啡暖暖身 再來聽個故事咖啡館裡坐了不少客人,看似文青而無關慰安婦,其實大面牆上的紅銅鏤空雕刻著阿嬤的公雞畫,沿著走道往後,斜坡木板道就是展覽館的開始。康淑華說:「來喝咖啡的人幾乎都會進到後場,他們也想看看老房子。一年多下來,我們非常努力把這個空間打造起來,已有超過四萬人次的參觀。」這是過去婦援會在做相關議題時難以企及的觸及率。康淑華說:「以前去學校辦活動還會被婉拒,但在這裡,我們的客群主要是20到40歲的年輕人,也辦了非常多的講座,很多人參與,真的蠻感動的。」她激動哽咽:「我們改變了敘事方式,讓更多人有觸動。」咖啡店變成重要的平台,讓人願意靠近、走進,認識慰安婦這個有點久遠的議題。「這個議題對很多人來說有點沈重,社會有刻板印象,但當他們走進來後,感受到的是力量。」康淑華也發現,有人是一來再來、介紹朋友來,還有老太太自己摸過來,就在角落創作。訪問當天,曾經跟著老師來校外教學的成淵高中學生,想幫阿嬤家拍微電影,讓更多學校的學生認識慰安婦議題。而高中生正是「阿嬤家」的主要訴求對象。康淑華說:「這個空間讓這個議題不再是課本上沒什麼感覺的名字、或一段話而已。」特別的是,到大稻埕的日本觀光客也不怕走進來,現場留言牆上,就有很多日本遊客的留言。「因為這個空間的呈現,讓他們覺得好像卸下了背負的原罪,不再覺得很有壓力,又有機會認識更多相關的歷史。」康淑華說,這正是「阿嬤家」和南韓等其他地方慰安婦博物館不同的地方,這裡不講仇恨、不驚嚇觀眾。人權的「引路」力量繼續擴散中但康淑華老實說,目前咖啡館的營收無法完全因應博物館的支出,但咖啡館有著「引路」的功能,讓人走進老房子,與歷史的對話,體會阿嬤們治療傷痛的溫柔力量。阿嬤家下一步是成為國際人權教育的平台,不只是慰安婦的歷史,要連結更多相關的議題。暑假即將和荷蘭「安妮之家」合作「安妮日記特展」,繼續擴散「陪伴」的力量。讓老屋重生 要找對靈魂 十禾設計主持人吳聲明是「阿嬤家的博物館」的建築師,讓這棟迪化街老屋帶著阿嬤歷史一起拿下「老屋新生大獎」。工作室就在大稻埕上,吳聲明對迪化街有感情,注意到傳統老房子隨著老街區經由容積率轉移等政策慢慢修復,但產業都外移了,等於老屋的軀殼修好了、靈魂卻不在了,「我們最大的挑戰是找到對的靈魂,讓老房子真的活過來。」38歲的吳聲明,承認接案前對「慰安婦」議題了解有限,是被阿嬤們作品中透出的力量打動,「我們做這個館的意圖是讓更多人回來,去讀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也讓這個街道有新的思維,這才是老屋新生的核心價值。」順著裝潢走 一磚一瓦都有故事   阿嬤家是傳統長形街屋,二進格局分為咖啡館、博物館主館、身心工作坊3部分,改建時的屋況雖然近百年,結構大體安全,但要變成博物館,仍有隔音、漏水等問題要解決,尤其要加進公共設施,還安置了「全台最漂亮、全館最科技的小電梯」。前提是所有的改裝都不破壞房子、不穿梁、不打牆。「很多慰安婦的議題都是仇恨,檢討誰是加害者,但我們在這個館看到的是這群婆婆的生命力量、看到她們偉大的地方。」吳聲明說:「所以我們選擇的概念是陪伴,平心靜氣訴說這個故事,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故事。」入口意象的重點是將商業街轉化為博物館,吳聲明將宛女阿嬤的畫轉成牆上的圖案,以舊銅片打洞,漫出一隻公雞和蘆葦的圖案,「整個迪化街都是賣東西的,這個館有點點星光,溫暖地照亮街角。」進到咖啡館,牆面同樣是阿嬤的畫作,櫃子打開來,可以看到其他阿嬤的畫作,這是一個集體的創作。以銅為材質,因為銅是最有溫度的金屬,會隨著時間氧化,愈來愈柔和。入口的第一步就有扶手,扶手是陪伴的概念。吳聲明說,牽著扶手,就像婆婆牽著你的手,慢慢地逛完博物館,甚至蓮花阿嬤去年2月再次造訪,就是自己扶著扶手,慢慢看完所有的歷史和故事,包括她自己的。還有四處可見的象徵「蘆葦」,取自聖經「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也呼應婦援會紀錄片「蘆葦之歌」,象徵慰安婦們苦難但堅韌的生命力。其中,「蘆葦之歌藝術裝置」是一個震撼的展示。總數1000多支的透明空管吊掛在天花板上,象徵台灣受害的慰安婦人數,其中59位勇敢站出來的阿嬤,就以銅管表現,那些銅管是燈光,當觀眾把手伸過去,阿嬤的名字會出現在掌心。曾有位阿嬤的女兒來到這裡,看到媽媽的名字出現在她手心內,眼淚就掉下來。扶手盡頭是後方圍牆上的生命樹銅雕。這本來是紙雕藝術家林文貞的作品,70×70公分的原作描繪6位阿嬤的生命。吳聲明放大後放到牆面上,一隅還有當初奄奄一息的樹,建築師團隊精心照顧,算好了開幕時陽光灑落的角度,讓藝術生命樹與如今欣欣向榮的綠樹輝映。再往裡走,展示了阿嬤們在身心治療時的作品,一個面具的正面是正常的笑臉、但鏡子裡反射出面具後面的紅色眼淚;或者等身的人體畫像,心臟位置的混亂。阿嬤們是懷抱著這樣的人生走過來的,因為這個空間,把人引到這裡聽她們說。這正是吳聲明與團隊透過空間動線安排、材料及圖案,和老房子對話,展現阿嬤們的生命全貌。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地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56號(近捷運大橋頭站)電話:02 2553 7133屋旁有董陽孜的書法題字。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蘆葦之歌藝術裝置」。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阿嬤家博物館的天井。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阿嬤家博物館一隅。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阿嬤家博物館設計師吳聲明(左)、館長康淑華(右)。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阿嬤家博物館的 扶手與照片。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咖啡店變成重要的平台,讓人認識慰安婦的議題。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facebook,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FB粉絲團經營
關鍵字廣告
網路行銷
台中網路公司
台中網頁設計
網路行銷顧問
系統建置
行銷達人
專業社群行銷
漸進式排名
網域申請
網路行銷達人
台中操作排名
台中關鍵字優化
客製化網站
網站排名如何操作
網路代銷公司
SEO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