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藜,
主機代管
,正式名稱為台灣藜,
虛擬主機租賃
,是一個從灰姑娘變公主的故事。圖─徐博宇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極端氣候造成糧食危機,
網頁設計
,為了維持農作物多樣性,
必買團購
,世界各國都重新看重曾被先民使用,
台式泡菜
,但長久被忽略的作物,
台中網頁設計
,再次發現它們的營養或經濟價值,
百菇泡菜
,進而永續利用。台灣也正在找回老祖宗的智慧,復耕被遺忘的民俗作物,紅藜,正式名稱為台灣藜,就是一個從灰姑娘變公主的故事。台東今年試種第二期的台灣藜,5月正是農忙收成時。在大武鄉大竹社區,藍天綠地襯著五顏六色的台灣藜,在豔陽下隨風招展,彷彿慶祝夏天的來臨。因為市場需求量大增,今年嘗試多種一期,我們才能在初夏遇到這個美麗又神奇的作物。台灣藜的色彩繽紛,主要來自於甜菜色素,台東的原生品系,就有紅、紫紅、粉紅、橙紅、黃、橙黃等6種顏色。台灣藜格外耐旱耐貧瘠,生長期3到6個月即成熟,只要莖生長期和孕穗初期適當給予水分與肥料,生長期病蟲害較少,所以無須噴灑農藥。台東農業改良場的陳振義博士是台灣藜故事的見証人,他從97年開始研究台灣藜,收集各地的品系,當時台灣藜批發價每台斤不到50元,如今短短不到10年,台灣藜零售價格已高達每台斤600元早期台灣藜只有少量栽種在小米田旁,目的是防鳥、做綠肥、培養酒麴、釀造小米酒,但是,部落裡的老人家,知道女兒懷孕了就開始種紅藜,收成時剛好給媽媽做月子。根據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蔡碧仁教授的研究,台灣藜的膳食纖維是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有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尤其鈣質是白米的50倍,換言之,不必再補充鈣片,多吃台灣藜就好。但多數人對台灣藜的食用方式仍很陌生,它有股獨特穀香,炊飯時特別明顯,口感細粒鬆散似蝦卵,很少單獨吃,經常與白米或其他穀類同煮。改良場的博士養生之道是吃十穀米,組合方程式是「五米三麥一仁一藜,各一台斤混合。」分別是白米、黑米、小米、糙米、糯米、小麥、蕎麥、燕麥、薏仁與台灣藜。台東崁頂社區部落媽媽的私房料理,去殼紅藜一杯,鮮奶一杯,外鍋半杯水,用電鍋蒸煮燜熟,放涼,再拌開,台灣藜就會變得如同西米露般粒粒分明,再搭配甜湯,拌牛奶、煎蛋餅,或者做成餅乾、飯糰、壽司、年糕都很方便。香蘭社區的小米工坊則把台灣藜細磨成粉,做成蛋糕。陳博士提醒,台灣藜的外殼含有皂素,最好脫殼後再食用,可以用簡易的研磨工具脫殼。脫殼後也要多搓洗幾次,建議用深鍋或使用網眼較細的篩子輔助,把殘留的皂素泡泡搓掉。購買時,建議買脫殼後的台灣藜,台灣藜的子實,呈現鮮亮的褐色,但暴露在空氣中或冷藏時會氧化,逐漸變成深黑褐。彩色的則是尚未脫殼的台灣藜。小米工坊:089-78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