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第二天,
關鍵字如何操作
,軍方透過水下作業大隊將大橋欄桿燒斷,
粉絲團經營
,希望在橋的中間新闢新航道。 記者杜建重/攝影 分享 facebook 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
專營FB粉絲團
,各方努力救援,
SEO
,至今五死一失聯。一個斷橋事件,
網路行銷
,暴露出整個國家在新建工程上好大喜功,
自然排序
,在安全管理上切割凌亂,更在橋梁事故與水下救援上左支右絀。台灣曾發生多次斷橋事故,南方澳斷橋能不能帶來徹底的檢討與真正的反省?太多人在不可思議的情緒中,守著電視或網路看著曾經浪漫的南方澳大橋殞落。不可思議的是,這座當年時髦、耗費鉅資、送去奧地利做主體設計的新造型的單鋼拱橋,怎麼會才二十一年就斷裂崩壞?這是新的單鋼拱橋,不是傳統混凝土橋、斜張橋、懸索橋,怎麼會有如此命運? 橋面崩落後的人員營救當然是第一要務。水面、水下救援是重中之重;相關當局精銳盡出,問題是下水的勇者救人心切,但岸上高官們包括內政部長徐國勇、交通部長林佳龍,甚至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以及參謀總長沈一鳴,只見媒體曝光頻繁,實看不出對搶救受困移工有何具體助益,只急得漁會火爆怒嗆高官;但隨著時光流逝,無謂的生命消逝愈發危急。第一階段絕對是救人第一,但看到相關單位的手忙腳亂,確實不由得跟著著急。墜落橋面壓著三艘漁船,只察覺有移工受困,卻無法突破油汙混雜的汙水困境,更擔心揮發、爆炸性氣體,整個搜救進度緩下來。有搜救員直言「水下救援訓練不足,裝備不夠」,要怎麼救人?岸上的相關單位也一團混亂。過去自豪的單鋼拱橋是科技第一線,全球也少見。糟糕的是南方澳跨港大橋救援連「借鏡」的想法都沒有。當然,台灣橋梁何止萬座,但是斜張橋、鋼筋混凝土橋、吊橋等都與鋼拱橋完全不同,即便是國道上也有許多拱橋,不同情境各有其技術屏蔽,南方澳大橋真是求助無門。斷橋原因最受關切,各方紛紛提出各種可能的因素,但多是就現場圖片、影片或事故前後環境因素所作的觀察與猜測,其中不乏類如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受訪時稱「油罐車失火造成橋面斷裂」的資訊疏漏與口誤。雖然各種可能的原因都不能排除,但事實真相仍有賴客觀中立的調查。一九九八年華航大園空難,兩百多條人命換來客觀中立調查的飛安會成立;二○一八年台鐵普悠瑪事故,終能讓飛安會擴編為運安會,準照飛安會的客觀中立精神找出事故真相,進而謀求應對之策,以免重蹈覆轍。南方澳斷橋事件據傳運安會將介入調查,當然是好消息,但運安會介入前提是「運輸事故」,而橋垮油罐車掉落、壓到漁船的「運輸事故」,與斷橋原因本身幾乎扯不上關係,要怎麼介入調查?何況運安會八月一日才掛牌,至今人手還沒補足,且中立的介入調查是對過去上級單位說了算的調查認知的挑戰,這條路荊棘滿布。政府並沒有在過去幾次重大橋梁事故中,汲取足夠的教訓。台灣因為地形關係,橋梁密度相當高,從近百年的糯米橋到新材料、新造型橋不一而足;過去老橋斷橋機率高,但新橋就一定安全?未必。因為橋面以上是公路單位主導,橋面下行水區則是河川單位說了算,兩單位吵了幾十年,至今沒有一致意見。同樣,沒列危橋也不保證沒事。南方澳斷橋凸顯台灣橋梁安全管理體系「一國三制」的紊亂,港務公司的十七座橋梁和台鐵的一千多座橋梁,都是各自檢測維修,並不包括在交通部全台橋梁總體檢範圍內,更見檢測漏洞與危橋黑洞。至於政治人物好大喜功,濫開建設支票,特愛亮眼工程,但只生不養,忽視後續的安全管理與檢測維修,也在這次斷橋事故中暴露無遺。南方澳斷橋把許多問題都翻上檯面,爭執一番,政府作成最簡單的重建決策後,會不會又把所有該釐清的問題再埋了下去,新橋落成,問題依舊在,成為下次事故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