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所主導的「台灣生物資料庫」最近獲衛生署核准通過,
印刷 台北
,正式啟動,
臭氧機
,是全台最大的生物資料庫,
足部保養
,生物資料庫的建構,
高血壓飲食
,可帶動國內相關生技產業,
開刀的傷害
,是國內生技發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二○○六年起,
塑膠噴漆
,中研院開始先期研究,
白藜蘆醇
,向民眾募集檢體,
美容椅
,卻遭人權團體抨擊,
轉骨問題
,侵犯人民隱私。因此,二○一○年台灣正式公布「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後,中研院的生物資料才取得法源依據。反之,若擅設生物資料庫會被罰,且檢體要銷毀。
在人權團體持續的抗爭聲中,衛生署上月廿四日終核准通過「台灣生物資料庫」,廿六日核准第二個生物資料庫,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負責。
中研院長翁啟惠說,基因資料庫的設立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台灣資料庫檢體是全世界華人縮影,意義重大,研究做好,經濟效益馬上就會來。「做下去就不能斷,到完成為止」。
中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沈志陽說,「台灣生物資料庫」是希望結合基因和其他醫學資訊,針對本土常見的疾病進行大規模的世代研究,了解台灣人常見疾病的致病因子和機轉,希望能找到疾病預防策略;「是在幫以後的科學家作嫁」。
九年前日本就成立生物資料庫,四年前中國也建構完成五十萬人的生物資料庫。中研院預計十年投入新台幣七十億元,預計徵求卅萬個生物檢體,年齡須在卅到七十歲間,現在開始徵求二十萬人檢體,希望能追蹤慢性病發病的過程;明年開始徵求包括乳癌、肝癌、肺癌、糖尿病、腦中風、氣喘等十四種國人常見疾病的患者檢體十萬筆,希望進一步開發檢測和治療的方法。
不過,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邱伊翎說,一直以來都不贊成建置生物資料庫,冰島基因庫就是個負面案例;尤其要建置全國性的資料庫,爭議更大,也擔心研究結果將族群汙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