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去年就任後,
網路整合行銷
,新任文化部長鄭麗君力行審慎不出錯,
美國精品咖啡
,在一片荒腔走板的閣員表現中,
桃園室內裝修
,相對平穩,
霧峰 瓦斯
,今年初以來,
燒酒濃度
,演出教人拍案驚奇,
花蓮旅遊攻略
,和先前行事判若兩人。今年初,
花蓮旅遊攻略
,鄭麗君忽在228前夕宣布中正紀念堂轉型案,
增加肌膚彈性
,引發譁然;接下來又在談論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時,
台中紋繡教學
,公開以「台語」代稱官方慣稱的「閩南語」,再加上國家人權博物館尚待驗證的「人權」定義,鄭部長要帶領文化部營造出何種文化,受到國人關注。在任何一國,文化勢必從歷史脈絡長出,在台灣,如何看待文化,又受不同史觀、乃至背後的政治認同影響。然而當身為文化部長,恐須更警醒到所行的文化政策與資源,都須兼顧島上所有族群,不能只為特定族群服務。只可惜,目前跡象看來,文化部似乎已擺脫早先的謹言慎行,正加快腳步遂行符合民進黨政府的史觀建構。以中正紀念堂案說來,該處並非完全不能談轉型,但若在未調查廣大民意、確認推動期程與計畫前,就粗暴下令蔣介石商品下架、停放蔣公紀念歌,難免遭諷這與文化無關,只是在遂行黨意。而該案在各界質疑後,文化部終擴大「轉型諮詢小組」名單,並在小組建議下,放棄在立院下會期開議前就提出相關草案,改以先加強「社會對話」、舉行公聽會。這不啻是文化部自我打臉:既稱推動轉型是要檢討過去的「蔣介石威權」,偏又不合時宜地在現代行使「民進黨威權」,難怪遭民意反對。「閩南語」變「台語」也是奇案。眾所皆知,教育部新擬訂的課綱等官方文書,向來都稱閩南語或台灣閩南語,文化部初擬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內亦然;豈知幾場公聽會下來,文化部竟在宣示政策時用台語代稱閩南語,草案原用的台灣閩南語悄悄消失。文化部打的如意算盤,恐怕是若無人反映,接下來就在官方文書直接用台語取代閩南語。然而如同中正堂轉型案,此事再度引起公論,文化部於是又依樣畫葫蘆稱將「加強社會對話」,不會貿然用台語。遇抗議就稱加強社會對話,顯然已是文化部危機SOP。國家人權博物館案就沒這麼幸運。7月甫過的草案中,顯見該館所談人權,只限「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白色恐怖受害者,民間成立的台灣慰安婦人權紀念館「阿嬤家」等,都被排除在國家政策與預算外。依人權館所言,這是因人權館成立有其歷史脈絡,白色恐怖受害者面臨凋零;然而台灣堂堂「國家人權」館若只顧白色恐怖受難者,在慰安婦等人權都受國際關注下,難道不會惹來台灣人權也分種類之譏,淪為全球笑柄?文化是百年大事,也須照顧台灣所有族群。奉勸鄭部長運用文化資源必須更謹慎,切莫因一黨之私,將文化成了實踐黨意的政治工具,不但浪費全台納稅人集成的預算,更荒擲文化部應有的更重要任務。文化部長鄭麗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