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戒石 記者汪莉絹/攝影 分享 facebook 開封包公祠,
禮車推薦
,又稱「包孝肅公祠」,
台中關鍵字行銷
,是開封民眾為紀念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相傳早在宋末金初,
水洗塔
,開封就建有包公祠,
彰化紋繡教學
,明代的開封包公祠更屢廢屢葺。現今開封的包公祠,
除臭劑
,是1980年代選址重建,
護脊書包
,位於開封市包公湖畔,
大甲美甲教學
,也是後人憑弔包公、瞻仰其德行的旅遊勝地。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他出身於官宦家庭,家境殷實,28歲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大學士、開封府知府和樞密副使等官職。他為官清正廉潔,尤其是在主政開封府時,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剛正不阿,深得民心。由於他鐵面無私,嫉惡如仇,開封民諺稱他「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祠大殿內,包公銅像。 記者汪莉絹/攝影 分享 facebook 據「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相傳包拯逝世時,宋仁宗專程到其家中與他做最後一別,追認他為禮部尚書,並賜諡號「孝肅」。開封民眾為紀念他,歷代都為他建祠。現今包公祠位於包公湖畔,環境雅致幽靜。相傳明末黃河水淹開封,將開封府和包公祠淹沒地下,形成一個大湖泊,當地人稱為「包府坑」,後改名為包公湖。重建的開封包公祠面積不大,是一組仿宋風格的建築,由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組成。包公祠主殿 記者汪莉絹/攝影 分享 facebook 在包公祠的大殿內,有一座三公尺高的包公銅像,蟒袍冠帶,正襟端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似要拍案而起,一身正氣凜然。銅像兩旁陳列著反映包拯生平的歷史文物與典籍。據包公祠解說員表示,雖然傳統戲劇中的包拯形象,身材高大、大黑臉、額間有月牙印,但根據史料,真實的包拯,應是一位高約160至165公分之間的白面書生。二殿展出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誌銘等。其中,包拯晚年畫像的拓片、家訓,以及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首詩,最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