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各國央行相繼寬鬆貨幣政策後,
網路代銷
,全球經濟終於出現回穩跡象,
購物網站租用
,但接下來世界卻又遭遇新的挑戰,
排名系統
,諸如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威脅、多國大選引發的政局不確定性、美中貿易緊張可能再起等。為了解並掌握2020年局勢,
SEO優化
,本報再次與Project Syndicate合作,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獨家刊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與杜芙若、「末日博士」羅比尼、世界經濟論壇(WEF)創辦人施偉伯等20位全球菁英的觀察與洞見,
SEO達人
,期能為讀者帶來新視野與新思考。 史提格里茲 分享 facebook 近四分之一世紀前,我是「1995年氣候變遷—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報告」的領銜作者。我在報告中犯了一個大錯:我們應該更大聲敲響警鐘。但我們當時缺少鐵證如山的證據來證明我們今日對氣候變遷速度和後果的擔心,所以沒有完全預料到,後來極端氣候事件會對地球和我們生命財產,帶來如此破壞性的影響。在當時,我們認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將集中在熱帶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北歐甚至可能受益。像緬因州和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海灘還可能變得能游泳。誰會料到美國會是主要輸家之一,光以2017年損失來看─颶風、野火、洪水和熱浪及霜害的後果─就高達GDP的2%,1980年來的累計損失為1.6兆美元。誰會料到格陵蘭和南極洲冰帽融化的速度,及世界各地的冰川會後退地如此之快?我們知道海平面會上升,但誰料到會這麼快?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過去250年生活水準突飛猛進的基礎是馴服能源,而特別是在過去百年,這意味使用化石燃料─開採並燃燒深埋在地下的碳,以遠超過大自然恢復平衡的速度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這種恣意妄為的結果,反過來報應在我們身上。支持我們必須採取極端因應對策的證據已十分確鑿。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就是管理經濟體、城市、運輸、能源、住宅和糧食系統的方式。好消息是,多數國家都已認清這點。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已承諾,歐洲到2050年將達成碳中和,並承諾歐洲將參與全球經濟架構的重大改變:對任何不盡責保護地球的國家所生產的產品課徵跨境稅。近年來再生能源的巨大進步也使成本變得更可管理,並可讓再生能源在多數領域更能與化石燃料競爭。對綠色轉型許一個像新政般的堅定承諾,確實可能釋出一波能源創新的大爆炸,進而將對經濟帶來益處。諷刺的是,今日我們擔心AI和機器人化將導致失業,或擔心長期經濟停滯,或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所稱的「全球儲蓄過剩」,但即使我們擔心勞動和資本過剩,仍有人抱怨我們負擔不起綠色轉型。這種論調的荒謬應該無庸置疑。最起碼抱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示出他們對市場系統解決實質經濟和社會需求的能力喪失信心。我曾解釋,碳定價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我們仍需要大量投資和規範,指引經濟和刺激創新。要支應這些投資,需要更多公共綠色投資銀行,並讓既有的開發銀行挹注更多資金。目前世界銀行和歐洲投資銀行等機構雖然做得不錯,但缺乏綠色轉型所需的資源。有愈多投資和愈好的規範,要達成巴黎協議目標的碳價就會愈低。法國黃背心運動已讓世人注意到,必須照顧綠色轉型的分配結果。我們正為忽視全球化和金融化的分配結果,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我們應學到教訓,但若我們善加管理綠色轉型,各國大多數人民生活將可提升。倡導低赤字和節約的政治人物,總是談到加諸未來世代的成本,但氣候變遷和海平面上升的成本規模更龐大。歐洲已承諾2050年達成碳中和,許多美國企業、城市和州也已採取行動,現在需要美國的承諾。(作者Joseph E. Stiglitz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