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電廠附近海岸線,
招牌燈
,由於向海中興建突堤,
線上祈福
,使得電廠以南海岸被侵蝕淘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
不鏽鋼餐盒
,對分類之細緻化及提報方式與程序,
特殊護理
,引來地方政府與中央之熱烈回應。現階段,
南投居家看護
,地方政府審議文資總是「被動」審查,
商業照明
,亦即除依法必須依年限主動對公共資產審議外,
潭子人力
,幾乎均是因有提報案,
台中短期看護
,或因開發與保存發生競合之需,因此多屬事後因應。有形的古蹟、建築、紀念物等,較易引發生活其中人之關注;惟審視台灣土地之變遷,其「本質」資產卻一日日消失中。這包括,三百年來西部自然海岸、瀉湖、濕地之消失或退縮,先民屯墾闢設之灌溉水圳網絡,因都市化被加蓋、改道或填埋,諸多昔日畫家、文學家、作曲家所描述之風景逐漸消失,有的因都市擴張,景觀視野被遮擋了,有的是大型公共建設不得不穿腸破肚,讓原風景切割破碎了。當吾人循前人所提台灣八景、十二景,或各地百景時…總有一種悵然感。走訪舊台三線,發現峨嵋大埔水庫興建前之舊土地公廟與渡船頭、大漢溪在石門水庫興建後,鶯歌的原渡船口已在水下;蘇花改通車九公里,而舊台九線有諸多昔日古橋、土地公廟、老樹及可眺望太平洋美麗海岸線的節點,可能被遺忘。金門現代化,馬路拓寬,昔日軍隊所植之木麻黃防風林也被砍除…;浯江口的濕地與自然海岸將成為水岸廣場…阿里山鐵道歷經百年發展,雖力爭「世界遺產」登錄,但沿線山坡地開發、社區商店街之夜市化…,當千年古木砍伐殆盡後,除了觀日出雲海,是否對台灣林業發展史亦應有所回應與回饋?阿里山魂不見了,看到的只有「利益」與「觀光客數字」。北海岸、西部海岸昔日美麗灣澳、鹽田、藻礁,也因應再生能源政策開發而改變地貌。象鼻岩將會以卸煤碼頭為前景;七股鹽田將見一片片的太陽能光電場…或許這些均是不可避免的「改變」,但不知決策者在作關鍵決策時,是否心中有個Formosa地圖與意象在腦中?保有原風景並非只是一廂情願之浪漫,而是提醒決策者,是否心中烙印著沒有意識形態的「原風景」?近年,日本、歐洲興起對「地方學」之重視,也透過自古詩、古畫、古樂等,結合GIS、GPS,找到變遷中之原風景之定位,有的可用AR再現,有的卻已不復存在。「地方學」核心價值即是提醒老百姓與決策者,深根在地生態與文化資源之保護。如果批判國民政府來台破壞了許多日治時期之天然紀念物,何妨回顧Formosa數百年來之地景變遷,或許歷史場景很難再現,但對於溯源及如何與今日生活景鏈結,凸顯Formosa在世界地理位置中之角色,似乎方是吾人應共同追求的「台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