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者檢舉元山蛋品用次級蛋打成液蛋賣出,
顯化課程
,但卻吃力不討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吹哨者默默付出,
南桃園第四台
,蒐證、舉報,
改善人際關係方法
,以為能成為食安無名英雄,
炒鍋鍋蓋
,實際上多數吹哨者的下場,
聖誕燈
,常是被衛生單位白眼,
電商代營運
,應得的獎金還得分期領,
新北飲水機
,有些案件卻連一毛都拿不到,想為食安盡分心力,還被汙名化為「食安乞丐」,吃力不討好。食品安全難以透過「檢驗」了解加工過程的全貌,部分黑心業者使用過期、發臭、長蛆的原料稍微加工,外觀上完全無法察覺,只有親眼看見產製過程的員工,才能讓黑心業者現形。 政府並非不了解吹哨者在食安扮演的關鍵角色,總統蔡英文當初的重要政見「食安五環」,其中一環就是「全民監督食安」,強調要提高檢舉獎金、加強監督黑心廠商的力量,讓政府當吹哨者的靠山,實務上卻反向而行。實務常見吹哨者拿不到加碼的獎金,身分卻被曝光遭威脅,卻不見政府強壯的臂彎,反而因吹哨者是舉發人,被各單位傳喚作證,不但舟車勞頓,被舉報的公司還因此循線找到人。面對這群最需要保護的食安英雄,中央僅一句尊重地方行政流程帶過;四億多的食安基金,明明可以先提撥給地方政府墊檔,先給予吹哨者部分獎金,但相關單位卻從未動過此念,看似小事的細節,反凸顯中央到地方例行公事的消極態度。政府若持續冷落吹哨者,不僅是扯蔡政府食安政策的後腿,更間接助長黑心食品僥倖心理,得失之間,行政部門還要再冷漠如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