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爭民眾從起初的和平示威演變成警民衝突,
潭子粗工
,警察也面對濫用公權力爭議。 (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香港目前的情況,
安太歲
,令人憂心。八月十八日民陣將發起第三次反送中遊行,
花蓮就醫陪同
,預料警民衝突將持續升高。隨著港府因應無方,
北部賣中古車
,大陸港澳辦將之定調為「近乎暴亂行徑」,
更年期保健食品
,指涉外力介入,
冥想放鬆課程
,武警待命邊界,
環保購物袋
,揚言「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國際社會如美國、英國,及包括台灣在內亞洲國家,對香江情勢惡化更高度關切。沒人料到香港會演變至此。個人認為真正問題的核心,在於香港人的認同發生問題。認同分為對文明和文化的認同,香港今天的認同危機,正是文明與文化矛盾共生的問題。 百年的殖民統治,英國人帶給香港法治、民主、自由等近代性文明。在文化面,長期以來港人傳統的文化、語言和硬頸精神,仍被根深柢固保留。他們自認是華人,但與大陸的中國人不盡相同。港英時期,港人對文明與文化作出區隔,在接受文明、文化自主之間找到平衡,認同的問題因此被淡化。九七回歸,政權一出一進,昔日母國依然透過政治、經濟影響其舊殖民地,港人對文明的憧憬絲毫未減。另一方面,回歸使香港陷入另一個更強大的文化霸權框架。換言之,解殖之後,六百萬港民無緣進行身分與文化的省思,看不到後殖民主義所一再強調的精神去殖。回看過去廿二年,香港與大陸的社會、意識形態結構殊異。香港的發展,似與大陸近年的崛起,缺乏交集;加上雙方對民主的認知差距太大,以及部分港人的戀殖情結,造成對北京的信任感相對低落。文明上的衝突,使港人在文化面上產生動搖。「我是誰」,這個過去在港府時期被諱而不談的認同問題,被打上問號。反送中行動,正是這種缺乏認同感所產生的騷動、游離、與缺乏安全感的情緒集結與總爆發。認同問題,是決定人民利益與行為的重要因素。北京欲解決香港危機,必先正視港人的認同問題,縮減兩地文明差距,認同危機才能隨之減緩。港人也要拋開認同歧見,收斂情緒,在一國與兩制之間找到連結處,在文明與文化之間尋求平衡點,才能達到反送中、爭民主的翻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