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期照顧服務類型主要分為居家式、社區式及機構式。大部分的國家及單位直覺的都會以機構式服務為主,
商標權
,因機構式服務的內容最容易理解,
隆乳
,簡單來說即是建設適合居住的房間、安排專業服務人員及招募入住者。機構式服務適合的對象為一般較衰弱的長輩,
娛樂城賺錢
,透過專業照顧人員24小時提供完整的服務,
商辦大樓可以住嗎
,減輕家屬照顧壓力。但是因機構式的服務多採統一模式,
板橋 抽脂
,入住機構的長輩較難獲得個人化服務,
運彩投注
,且機構式服務初期須投入的資源及成本亦較高。而在地化的居家式及社區式服務,
新北 淨膚雷射
,則能讓長輩在熟悉的生活圈中獲得所需要的服務。我國政府於105年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擴大在地化服務項目,
商標國家
,從已實施長照1.0中的8項增加到了17項,也建置各種不同的社區服務提供單位。在106年執行的「107年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政府進一步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組合,讓服務更多元化。「長照1.0」、「長照服務2.0」及「107年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都是希望能夠提供長輩以及家屬選擇的彈性,且讓長輩能夠就近得到貼近自己需求的服務。然而為能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必須設置更多的服務執行單位,因為很難有單一單位能夠同時滿足全部的服務。當照管中心或A級單位決定服務組合後,後續將由各種服務單位提供相關服務。以衛福部公布「107年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簡報中的案例2李先生為例,照管專員建議的服務為照顧及專業服務類、交通接送服務類、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類,就需要五個不同的服務單位來執行,如此會讓五個執行單位彼此的橫向協作溝通變得非常複雜,單純依賴電話或手機上社交App已非常難以有效率的溝通。不僅服務提供單位之間的橫向溝通困難,這些單位的交叉服務指派、執行及回報流程與主管機關之間的垂直聯繫及行政作業亦變得更加複雜繁瑣且時間冗長。另外,長輩在家裡的時間,服務提供者無法隨侍在側並掌握狀況,造成照顧上資訊不對稱,服務無法如機構式服務即時。為了完善長輩在熟悉生活圈中得到社區整體照護模式,適當的資訊科技軟體及硬體能協助簡化行政流程、協調服務單位並即時掌握在宅狀態。這時透過符合長期照顧服務流程管理系統,讓服務項目指派流程簡化且快速向主管機關回覆服務執行狀況,還可即時協調服務提供者間的協作能力。因此,將資訊科技軟體及硬體建構在管理系統上,透過物聯網技術與數據分析可將長輩獨自在家的狀況即時分析,並提供長輩適切服務。(作者是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本專欄每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