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市場指數第1季創下五年來最差的績效之於,
,同樣屬於新興市場的伊斯蘭國家,
,股市表現反而全面壓過金磚五國。
資產管理業者表示,
,北非與中東政局步入穩定,
,使伊斯蘭股市出現反彈,
,而印尼與土耳其更因為經濟成長穩定,
,成為資金持續受惠的對象,
,投資人若要布局伊斯蘭經濟體,
,最好以亞洲的印尼、土耳其等長線看好的經濟體為主,或是透過全球化分散布局的邊境市場基金分享成長契機。
根據Bloomberg統計,杜拜股市今年漲幅達17.15%,科威特12.73%,東南亞的印尼漲幅10.68%,中東的安曼也有7.04%;中亞的土耳其股市也上漲5.83%,即使是茉莉花革命的起源地突尼西亞,今年股市漲幅也有4.15%,表現全面優於中國上證的2.54%、南非的1.93%,更遠遠勝過負報酬的俄羅斯、印度與巴西。,
翁啟惠跨海聲明,
,解釋自己女兒翁郁琇持有3,
,000張浩鼎股票一事。不過他越解釋,
,外界疑點越多。尤其翁啟惠指翁郁琇認購浩鼎股票資金,
,來源之一是翁啟惠夫妻包括股票及現金的「贈與」,
,但這種說法,
,至少在翁啟惠的歷年財產申報資料中,
,無法得到印證。翁郁琇取得股票認購權的時間,
,是在2012年底、即民國101年底,
,比較翁啟惠在民國100年12月28日、101年12月23日和102年12月26日三次的監察院年度申報資料,可以發現100和101年間,翁啟惠的財產資料差別不大,僅存款略微增加。再比較101年和102年的申報資料,翁啟惠夫妻賣出了手中六檔股票,總計400多張。比對當年股票價格,賣股收入約2,000萬到4,000萬元。其他部分,少了一支百萬元的基金,但包括不動產、家庭信託金都無甚變動,存款還多了300萬元。此外,也就在102年,翁啟惠夫妻在台北市中正區買了房子,申報的價格是8,400萬元。扣掉他這一年申報的2,200萬元房貸,以及賣股票約2,000萬到4,000萬的收入,及購屋的花費,至少還有2,000萬元的資金缺口,更遑論有額外的9,300萬元竟可「贈與」女兒買3,000股、每股31元認購價的浩鼎股票。翁啟惠的聲明稱,他與妻子是依「美國法律規定之父母贈與」,提供女兒買股資金,似乎要強調此贈與行為是「在國外」發生。翁啟惠聲明的待解疑問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選前放話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
,「郝柯會」後說法轉保留,
,引發討論。柯昨天與局處交接,
,會議中仍主張拆專用道,
,除非交通局有足夠數據說服他。柯會後受訪時說,
,上任前就會決定是否拆除。
柯文哲昨天與市政小組團隊、新科局長及市府資訊、文化、交通、客委、產發、觀傳、社會、勞動八局處事務官,
,於松江路辦公室進行交接。局處先簡報業務,
,再由柯與團隊提問。今則舉行共識營,新科局長互相交流討論柯P新政、百日施政有感方法。
柯文哲選前表示,上任後要拆除忠孝西專用道,月初與台北市長郝龍斌會面後說,郝市長說專用道的問題是早了八年蓋好,要不要拆,回去要讀資料再決定,還說「若拆掉再蓋,變成好像我很奇怪」。此番轉變引發兩極評價。
準交通局長鍾慧諭前天受訪表示,拆掉忠孝西路公車公車專用道不見得比較好,要先評估,若沒有不好影響,希望能發揮設施價值。
鍾慧諭昨天會前說法與前天相同,會後表示,柯還是堅持要拆,但柯也很尊重團隊專業,若團隊專業主張不拆,要提供足夠數據說服他,「拆或不拆,百日內會給外界一個回覆。」
柯文哲昨下午受訪時說,「反對要提供理由」,數據拿出來,建立用數據回答的文化。媒體問,若數據無法滿足他?柯說,「那就拆啊!」。
柯辦幕僚透露,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已是政治問題。雖然柯強調用數據討論,但政治現實是,不拆會被質疑「政見跳票」,有支持者與輿論壓力。柯昨天在會議中也提到,若交通局有足夠數據證明不拆,要用淺白易懂方式說服民眾。
柯辦政策部主任李博榮說,公車專用道站台約一個車道寬,若拆掉後變成第五個車道或拓寬人行道,可能效果較佳。對於交通局主張,105年忠孝橋引道拆除後再啟用專用道,但因專用道僅一小段,李博榮對於啟用效果也存疑。
交通局表示,站台雖約一個車道寬,但因需設置分隔島與標線等因素,無法畫設五個車道。,
南高雄家扶中心扶助的大學生「小瑄」(左)大學選填護理系,
,為了以後好就業並學得更多專業照顧家人。 記者楊濡嘉/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電南部發電廠提供給住在高雄市前鎮區的家扶學生助學金,
,獲得5萬元助學金的「小瑄」把錢全交給媽媽補貼家用,
,她希望一家人有自己的房子住,
,不必搬來搬去,
,以後進入職場有固定薪水,
,第一件事就是和姊姊,
,合請1名外籍看護照顧患肌肉萎縮症的小妹,
,讓媽媽喘口氣。「小瑄」就讀大學護理系三年級,
,正在醫院實習。她說,高中畢業後選護理系,一方面希望所學有助照顧妹妹,另方面為了好就業。小瑄的父母離異,媽媽帶著她、妹妹、姊姊過生活,妹妹患肌肉萎縮症,媽媽要全天照顧小女兒,無法外出工作,小瑄姊姊負起家庭經濟重擔,日子辛苦,還好家人互相扶持,節省度日。 她說,將來做一位優秀的護理師,工作穩定後,要和姊姊一起分擔外籍看護的費用,更希望有自己的房子。南高雄家扶中心表示,2009年開始扶助小瑄,她和家人又有基督教信仰,總是很快擺脫低潮,樂觀面對生活。台電南部發電廠從2002年起提供助學金給前鎮區弱勢家庭學子,昨天有9名大專生、15名高中職家扶學生獲得助學金,每名大專生助學金5萬元,每名高中職生3萬元。,
「如果你聽到一個學校全數畢業生都上第一志願,
,你會不會驚嚇得張大嘴成O型?」朋友這麼問
朋友說,
,她們幾個不同學校的輔導主任在一起談放榜結果,
,一個學校的主任高興地說,
,她們畢業生幾乎都上前三志願;另一個也高興地說:我們適性輔導成功,
,皆大歡喜,
,孩子都高興地回去。第三個最是驕傲得意地說:我們全校都上第一志願。
他們三個小學校的主任喜孜孜的大談放榜結果,
,而另幾名大學校的主任則噤聲不語。
「怎麼這麼沒風度?該跟他們道賀的呀!」我一酸朋友,
,她哇啦啦的說:你知道嗎?這幾所學校在收到成績時是一片愁雲慘霧,
,看到超過七八成的孩子拿到C,他們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完蛋了。學校有孩子還哭著說,努力了半天還補習,居然和那些都不讀書的孩子一樣只拿到C,當看到李家同教授在投書裡寫到,第一名的孩子拿到C哭了的文章,他們心有戚戚焉,也惶惑怎麼對家長交代?
「所以,你認為她們能填什麼學校?他們的第一志願能填哪裡?他們的第一志願,不是你們都會地區所談的第一志願?他們是全校都上第一志願『序』的學校」。朋友故意加大音量,刻意強調「序」字。
我說,如果他們選擇的是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就可喜可賀,倒也未必要非進他人認為是第一志願的明星高中。
朋友聽了沉沉嘆口氣:柯文哲女兒考五A++作文五級分,沒上第一志願,全家抱著哭;而考五C的孩子上了社區高職,高興得大叫,哭為哪樁?高興又為哪樁?都會區老師認真的把孩子的成績拉到A++,卻因沒上那些志願,還得再繼續努力,而偏鄉老師努力教,學生成績仍然大部分考C,卻高興得慶祝,「你不覺得很荒謬嗎?你不覺得錯亂嗎?」
她感慨的提到,昨天家長上街頭抗議,爭的是不能上第一志願,「明明特招就是為他們設的,他們成績那麼好,特招一定上的,只是要拖一段時間罷了,有需要抱著哭嗎?」
我要他別說了,因我們不是他們,不了解他們的痛。朋友聽完嘆了一口氣:「希望明年特招先考一考,那些成績好的,想念明星學校就讓他們去逐夢吧!這樣或許就能還一個平靜,然後看大家是否能把注意的焦點抓回來,或許放在李家同教授所說的第一名還考C的問題上,究竟是題目刁鑽或是孩子的程度太差?也先別慶賀考五C的孩子有學校念,或許也該回到問題的根本:孩子學到了什麼?
朋友問我,昨天新生報到情況,「你們成績那麼好,應該報到率很高吧!」我又點頭又搖頭地說,報到率的確超乎預期,但不全然是為了成績好,有許多家長說,是為了生活教育好而來的,但今年有一部分人竟然是為了聽聞我們在會考結束,立即為家長辦理特招說明會,讓家長知道哪些人需要考特招?成績單一到手,我們又立即辦理落點分析及志願選填說明會,減輕家長恐慌。
「家長說我們讓他們很安心」,我這麼一說,朋友又再嘆氣了:「或許我們的政府也該想想怎麼讓大家安心吧!」
或許吧!安心是最卑微,卻也是最基本的訴求吧!長官知道嗎?,
面對高度動態的產業競爭環境,
,台灣企業須有勇於創造新市場的藍海策略與企圖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近十多年來,
,眼見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在各產業領域快速崛起,
,台灣企業不免有「生不逢時」的感嘆(以製造業為甚),
,一來是成本競爭拚不過新興國家的競爭者,
,二來是產品差異化層面又贏不了已開發國家企業。不少學者專家將這種尷尬處境,
,歸因於中國崛起與台灣處理兩岸經貿關係的步伐遲緩、策略失當。尤其是當中國在APEC等國際場合或產業轉折點展現巨大影響力時,
,最令台灣感到焦慮不安。誠然,
,中國傾一國之力發展各項重點產業與其市場龐大的磁吸力,
,確實對產業秩序造成破壞或觸發質變。畢竟,1990年代資通訊(ICT)革命後,生產知識的獲取成本大減,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更容易跨越生產技術門檻,並憑著人力豐沛、資源雄厚、位置毗鄰等利基,跳級參與全球價值鏈,打破過往按部就班的雁行模式。再加上伴隨ICT革命而來的產品與產業生命周期大為縮短、涇渭分明的產業界線日趨模糊等現象,也讓產業營運常態由安定轉為變動。於是,相對較靜態、有序的產業環境逐漸消逝,講究快速與彈性反應、亂中有序的高度動態時代應運而生。值此之際,產業發展習於雁行模式,且擅長「做好一件事」(即提升生產效率與壓低成本)的台灣,自然跟不上變遷的隊伍,甚至在競爭中處於被動的挨打位置。那麼,台灣要如何擺脫這等劣勢?其實,Google前執行長布朗(S. Brown)、史丹福大學教授艾森豪特(K. Eisenhardt)合著的暢銷書《邊緣競爭》(Competing on the Edge)便曾針對ICT革命後的兩大市場特色──時刻變化、前景難料形成帶有秩序又充滿不確定的競爭環境,提出了新戰略思維。也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僅是透過「管理」提高效率與生產力,更關鍵的是能夠「管理不確定性」。同時,要藉由變革不斷創造出企業競爭優勢及開啟新的變局,迫使其他市場參與者回應或跟隨,進而將市場邊界持續地向外擴張,而主導變局的企業也較易成為市場霸主。更具體地說,企業要在當前競爭激烈與快速變遷的商業環境中打勝仗,必須依循四大心法:首先,變革雖重要,卻不能天馬行空或盲目為之。企業必須透過扎根現在,確保從既有產品中獲得最大收益的方式,累積足夠資源,盡力開發與多方延伸產品的應用層面,將觸角擴展到能帶來更多獲利的新市場。就像中國白色家電製造商海爾(Haier)神來一筆地為洗衣機附加沖洗蔬果功能,成功吸引廣大農村居民目光並激起買氣,即是一例。其次,揚棄做好一件事就好的觀念。許多企業領導人以為將現有的核心競爭力做好、做優、做強,就能保持優勢。殊不知,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下,既有優勢往往只能短暫維持,無法長久。第三,建構起多樣、即時、非簡單一般化的策略組合,才能在當前機遇與限制皆詭譎多變的商業環境,適當地採用半自動方式調整企業營運目標與計畫,避免因資源配置過度集中而缺乏因應變化的彈性,亦讓企業能多面向地從渾沌中感受可能變革。就像蘋果公司在數位串流還未成為風潮前,就透過@me將觸角延伸到雲端服務,進而催生了iCloud。第四,不被「效率」綁架。在企業創新的過程中,頻繁變換方法、更改運作模式、調整組織架構可能犧牲不少營運效率,但為了激發全新創意及爾後的價值提升,確實有必要忍受短痛。要言之,面對如今高度動態的產業競爭環境,且供給大於需求的市場樣態,台灣企業必須有超越一般市場競爭,晉升至勇於創造新市場的藍海策略與企圖心,才能取得產業競逐的發球權。反之,若企業仍緊抱著反映過去軌跡的內部資訊(如財務報表)且輕忽外在環境的變遷(類如平台經濟趨勢),誤以為能靠往昔的競爭力生存,恐怕未來只能不斷感嘆舊時榮光不再,後悔莫及。,
對日本執行死刑,
,法務部長邱太三不願回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日本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主謀、奧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與幹部等七人昨執行死刑,
,國內目前四十三名死刑犯何時執行再成話題,
,法務部昨天仍強調,
,對執行死刑要採取慎重的態度。依法務部資料,
,目前在監死刑犯年紀最長的八十三歲,
,法務部上次執行死刑是在二○一六年五月十日,
,由前部長羅瑩雪簽准執行「捷運隨機殺人」的鄭捷,
,距今超過二年未再執法,
,創下國內未執行死刑時間新紀錄。 法務部長邱太三日前表示,槍決不能解決問題,死刑執行不能在憤怒之下做倉促決定,社會治安的好與壞,應該要從整體面考量,而不是用個案去觀察,並表示依警政署的統計資料,近兩年重大兇殺案件數據是降低的;對日本執行死刑,他不願回應。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法務部對死刑的政策並沒有改變,沒有說要廢除死刑,也沒有說不執行死刑,只是對執行死刑是採取慎重的態度。陳明堂重申,近期發生幾起重大凶殺命案,法務部及相關機關對於建構良善的社會安全網,會繼續做努力,至於執行死刑與否,沒有確定、特殊的時間表。,
涉貪遭停職的法官蔡光治、陳榮和、李春地與檢察官邱茂榮判刑確定,
,台北地檢署為確保他們到案執行,
,昨天緊急啟動防逃機制,
,除廿四小時派員監控,
,並限制他們出境。
司法院公懲會書記官長沈美姬昨天表示,
,公懲會當時收到監察院彈劾理由,
,因內容涉及刑事罪責,
,所以先暫停審議,
,靜待法院判決結果。昨天最高法院判決駁回上訴定讞後,公懲會收到判決書後將重啟審議,最重可撤職。
特偵組代理發言人張進豐說,本案是司法官涉貪瀆案中,人數最多,層級最高的一件,相信這次判決結果對整頓司法風紀會收到很大效果。
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指出,最高法院近來發回高院重審的案件有減少的趨勢,確定判決案件量提升,只要檢方蒐證像這次法官收賄案一樣完備周延,法院審理速度就會跟著加快。
本案主角前立委何智輝案發後下落不明,外傳他偷渡到大陸投靠前妻王素筠,調查局已將他列為十大追緝外逃要犯,同時發出遣返請求書,委請北京公安部追查行蹤。
檢調掌握情資,何智輝曾現身上海、北京,但也可能已入境菲律賓,目前正透過各種管道追查落腳地點。
台北地檢署追查法官貪汙案期間,另查出何智輝擔任立委時,為協助前台鳳總裁黃宗宏解決財務困境,曾向台銀及中信局(現為台灣金控)施壓,購買遠東倉儲公司債兩億元,事後向黃索取六百萬元回扣及一輛金龜車,相關資金後來轉存到王素筠名下。
何智輝在二○一○年因銅鑼基地案改判無罪,宣判當天法官李春地對何解除限制出境,何找親友放鞭炮慶祝,引起北檢注意;檢方擔心何落跑,影響遠東倉儲案偵查,暗中對何限制出境。何智輝後來要搭機出境,遭海關攔下,他當時還打電話質問法官蔡光治「怎麼會這樣」?高院法官集體收賄案爆發後,何智輝去向不明,由於遠東倉儲案尚未偵結,北檢因此對何發布通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