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從越南來美的越華裔丹尼斯.陳(Dennis Chan),
美甲桌
,和其他同時期移美的越裔一樣,
樹德
,都是先待過難民庇護所的「船民」,
植牙壽命
,他和妻子勤奮工作攢下一點錢,
高雄清潔公司
,在波士頓近郊的昆士(Quincy)買下一間中餐館,
過敏氣喘飲食
,夫妻倆把女兒普莉希拉(Priscilla)交給丈母娘照顧,
花蓮住宿推薦
,一天工作18個小時,
足部保養
,只為一圓美國夢。
28歲的普莉希拉(Priscilla Chan)去年完成小兒科醫師訓練,
防潮箱
,同時也完成終身大事,成為擁有百億身價的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妻子。丹尼斯與妻子則幾年前把波士頓經營多年的中餐館轉讓,提早退休。
普莉希拉從難民之女到億萬富婆的故事,不是電影的「麻雀變鳳凰」,而是無數亞裔新移民「一步一腳印而美夢成真」的一個寫真案例。
從「做夢」到「圓夢」,美國亞太裔走了一百多年。
研究華裔移民史的蘇思綱(Scott Seligman),在新書「梅氏三雄」(Three Tough Chinese Men)中提到,1876年從台山抵舊金山做苦役的梅甲長(Moy Gop Yahn)輾轉來到首府華盛頓並成為聯邦移民局翻譯官,1900年代初期想娶白人女子為妻,卻不被華盛頓市政府許可;同樣的,長他兩歲的遠房堂兄梅振魁(Moy Jin Fuey)力爭上游讀完賓州醫學院,受排華法案影響無法獲得公民紙,紐約無法授予行醫執照,初期只能替華人看病。
異族通婚、購屋置產,從苦役到白領,美國亞裔在排華法案終結和1965年通過的「國籍法」(Nationality Act)後,人數大幅增加,如今,亞裔是美國平均收入、學歷最高、成長最快的族群,也是異族通婚率最高的一個族群。和普莉希拉.陳一樣選擇非亞太裔為另一半者,占所有亞太裔新娘的37%。
丕優研究中心去年年中公布2010年人口普查及全美六大亞太裔族群(華、菲、印、越、韓、日)的問卷調查結果,做出「亞太裔崛起」(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的結論,引發包括「美華協會」、「日裔公民協會」等亞裔社團的反彈,認為由白人主導的問卷,有失客觀。
今年丕優中心增補14個人口不足50萬的亞太國家移民資訊,亞裔在當今美國多元社會與人口版圖的獨特性,再次獲得證實,而亞裔美國人被視為「實現美國夢」的最佳典範,也不容質疑。
雖然本次調查亞太次族裔「大同小異」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與其他族裔相比有其顯著的特異性。25歲以上的全美人口中,獲大學學歷以上約28%,亞太裔則有49%;收入中間值(Median Household income)全美平均值是4萬9800元,亞裔則為6萬6000元。
這項人口研究也指出,至2011年為止亞太裔人口數締造1820萬人的新高,約占全美人口的5.8%,非西裔白人占總人口的63.3%(1億9750萬人) 、西語裔16.7%(5200萬人)、非洲裔12.3%(3830萬人);在國籍法通過的1965年,亞太裔人口占不到1%。
在過去幾年,亞太裔凌越西語裔,成為最大一支的移民生力軍。在2000年一年的移美新移民中,西語裔占六成、亞太裔占二成;到了2010年,亞太裔近四成,西語裔則只過三成。
雖然有四分之三的亞太裔出生在國外,有一半非美國出生的亞太裔能說流利英語,61%的亞太裔新移民有大學以上學歷。亞裔比其他族裔更容易成就美國夢,或許從「重視教育」、「重視家庭與婚姻」的傳統價值觀,可見端倪。
把「家庭與婚姻」列為人生優先順序的的受訪者中,亞裔遠高於其他族裔(亞裔54%,平均34%)。亞裔重視婚姻與家庭的價值觀,也在另一項問卷中得到證實,全美非婚生新生兒占全部新生兒的41%,但亞裔新生兒只有16%是非婚姻關係下的結晶。
丕優調查結果也顯示,亞太裔深信勤奮工作必有回報,七成受訪者堅信,只要願意努力,就能超越他人。亞太裔受訪者有高達93%認為自己族裔是「勤奮工作」(hard working),不分族裔的受訪者,只有57%認定自己族裔「勤奮工作」。
蔡美兒的亞太裔「虎媽」形象也不是極端特例,約近四成的受訪亞太裔稱自己族裔的家長對子女學習表現過度施壓,只有9%認為其他族裔家長如此。
絕大多數亞太新移民不反悔移民異鄉的決定,只有12%回答「人生重頭來過,不會選擇移民美國」。,